2025年07月27日09:00 来源:工人日报222
本报讯(记者柳姗姗 彭冰)“遗址就藏在这深山密林之间,这样的地势易守难攻,为抗联队伍提供了生存和战斗条件……”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的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遗址保护中心副主任王忠实讲述了发生在这里的抗联故事。
红石砬子山系长白山余脉,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在20世纪30年代烽火连天的抗日斗争岁月,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磐石赤色游击队的创建地,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的建军地,是东北抗日联军诞生的摇篮。
1930年5月,中共磐石临时县委在红石砬子山及西玻璃河套一带建立了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根据地,九一八事变后转为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随着磐石地区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和游击队更加迫切地需要有一个相对隐蔽、相对安全、相对固定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共满洲省委候补委员、军委代理书记、巡视员杨靖宇来到磐石后,利用红石砬子地区有利环境,建立了医院、铁匠炉、被服厂、报社、枪械所等重要设施,形成了以红石砬子山区为中心,与葫芦头沟、石虎沟、驿马泊子等相呼应的块状区域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从1958年吉林大学历史系、吉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对红石砬子遗址实施考古调查开始,红石砬子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便逐渐被世人熟知和重视,1981年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列为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2021年国家文物局批准红石砬子遗址五年考古计划(2021—2025年),成为国内对抗联遗址国保单位的首次发掘。
至2024年末,吉林省考古队已在32平方公里的红石砬子山区,调查核定生财沟、红五月、小一步岭、小北沟等具有核心指挥、生产防御、军事战斗等功能的抗联遗址地理单元分区13个,发现遗迹点3300余处,对八家沟、姚家沟、二趟沟等区域主动性发掘2800平方米,清理出带火炕房址15处、地窨子7处、战斗工事3个、台地1个,出土陶瓷器生活用具、铁质生产工具以及刀、子弹等各类遗物900余件,是目前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涵最丰富、功能最齐备的抗联遗址群。
红石砬子遗址考古,从考古学角度阐释了东北抗联密营的形制形态特点,同时结合历史文献材料和参与者口述,为东北抗联密营的成立背景、使用和废弃年代、形制特点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依据,使东北抗联历史有了更多实证。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