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
分享

恽代英:为青年点亮读书的引航灯

2025年04月19日08:27    来源:学习时报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他以笔为剑、以言为刃,引领一代青年奔赴革命征程,被誉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恽代英高度重视青年读书问题,作为《中国青年》的主要创办人、首任主编、主要撰稿人,他通过“通信”“青年问题”等专栏陆续发表《对于有志者的三个要求》《学术与救国》《读什么书与怎样读书?》《怎样研究社会科学》《假期中做的事》等文章,对青年读书给出实用建议与指引,旨在通过读书学习,引领青年投身革命事业。

  指导青年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

  1923年10月,伴随着国内革命形势的变化,为了呼吁青年投身实际的革命事业,恽代英在《中国青年》创刊号发表文章《对于有志者的三个要求》,建议“每星期至少牺牲六小时作时事与社会改造理论与办法的研究”,对当时的青年人产生很大影响,读者纷纷来信,急切希望能得到相关书籍的推荐,以进一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1923年12月,在《中国青年》第8期,恽代英刊发《读什么书与怎样读书?》一文。关于读什么书?恽代英认为向青年推荐图书并非易事,他秉持谨慎并负责任的荐书准则,自己尚未通读全文的书、虽已读完全文却未作任何批注的书,以及未与同类型书籍进行比较权衡的书,皆不足以向读者推荐。经过审慎的选择,恽代英向青年推荐了关乎时事与社会改造的译著,诸如《社会问题总览》《社会问题详解》等书籍。

  关于怎样读书,恽代英敏锐地指出了当时青年在读书时存在的诸多问题,批评读书时要么“不肯写一个字在书里头”,书籍崭新如初;要么“从书的第一句起,一句一句的圈到第末一句”,过于“小心有恒”,并对读书的具体方法给予了详细的指导。他主张读书时要做好符号标记,认真作记录,才有利于研究使用,避免陷入走马观花式阅读的误区。

  后来在《中国青年》第10期、11期等,又陆续刊发《研究社会政策(读书录)》《社会主义与劳工运动(读书录)》等文章,这是恽代英对自己推荐的图书所作的读书笔记。恽代英通过这样言传身教的方式,悉心地、手把手地教导青年如何读书。

  量体裁衣定制青年读书指南

  1918年7月恽代英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多所学校任教,他了解青年的读书习惯和需求,因此常常根据不同的情况,指导青年读书。1923年夏,恽代英到上海大学任教,讲授国内政治、国际问题。当时许多向上的青年希望假期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在1924年刊发的《假期中做的事》一文中,恽代英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认为“学校中的知识太不够用”,鼓励青年利用假期认真读书,重点是学习校外新知识,推荐阅读报纸和杂志、近代中外历史及历史伟人传记、有思想的小说,如果有闲暇时间还可阅读些历史札记。同时,提醒大家读书时间不宜过长,3至4小时即可,关键是读书的效果,可以通过组织读书会的方式与同学互相监督。恽代英特别强调,读书是为了解中国社会,绝不是为“做文章讲故事之用”。假期中不仅要读书,“还要找一点有益社会的事做”,如帮助平民学校、学生联合会做些事情,进行社会调查,做到学以致用。

  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处于剧烈的变革时期,各种思潮涌动,青年们渴望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恽代英认为要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广大青年当前“最要紧是研究社会科学”。1924年3月,一批有志青年咨询如何研究社会科学,恽代英撰写了《怎样研究社会科学》一文,为青年定制读书指南。他认为,社会科学的内涵有四个方面的含义,包括研究社会的构造与各种势力的关系、社会进化的原理等。关于研究社会科学的路径,他认为“最好是从历史与时事的知识入手”,因为在不了解具体事实的情况下去研究理论,难以实现研究目的。此外,还推荐了专题书目。关于时事知识,推荐择订《晨报》《向导》《前锋》等进步报纸和杂志;关于历史知识,着重指出研读近代史意义非凡,提议将工业革命以后的西方历史和鸦片战争爆发后的中国历史,列为重点阅读范畴,推荐《西洋近百年史》《中国近时外交史》等图书,这些书对青年了解当时世界和中国状况有着重要作用。

  分享行之有效的读书理念

  恽代英心系青年成长,将自身关于读书的独到见解付诸文字,热忱地为广大青年分享读书理念。

  择书“重思想”。恽代英曾言“读书重思想,不重文辞”,应选择“富有思想之著述”来读。恽代英认为,学问要自己求,境遇要自己处,青年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然后用心去读,反复品味其中的哲理韵味。尤其是读小说,他认为“择小说当如择友”,推荐看《水浒传》以及近年来出版的有思想深度的小说,期望借由这些小说,激发内心斗志。对于有志于革命的青年,推荐阅读中外历史上伟人的传记,尤其是革命伟人、政治家、社会运动家的传记,能够使人获得精神激励,同时有助于了解历史。

  读书“以我为主”。恽代英曾言“不可以书为主,而以我为主”,他认为被动看书、漫无目的看书不一定能让学问进步,容易记不住、理解不清,只有以自己为主,读书时下一番“整理功夫”,才能加强记忆、深刻理解,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具体如何做呢?“最好是每看一部书或一章书以后,要用很少的文字或言语把他的内容概括的记下来,或者是就几部书或许多报章杂志中,搜集其讨论某一问题的材料,自己下一番整理功夫,简单的有条理的叙述出来”。

  鼓励“批注”。恽代英多次建议读书要进行批注,“主张读书的时候,若有什么觉得要反驳或补充的意见,应即刻批注在书本上面空白地方”,书中不必句句打圈点,但若有特别注意的地方,尽可以加些圈点,便于以后翻找。针对有些老先生以青年年龄尚小为由反对其在书中作批注的观点,恽代英予以驳斥,积极鼓励青年勇敢地提出个人的读书见解。

  百年前,在风雨如晦的旧时代,恽代英怀着炽热的革命理想与对青年的殷切期望,以极大的耐心和热忱,倾尽全力指导青年读书,为很多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指引了方向。这些读书观点和方法,时至今日仍然值得研究、借鉴与学习。(靳萌萌)

(责编:彭静、刘圆圆)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